今天是:  

2013年井冈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浏览次数:  信息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15-05-26 字体:【
2013年,在吉安市委、市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,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井冈山,牢牢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、吉泰走廊战略升级等重大历史机遇,真抓实干,奋力攻坚,扎实推进发展升级、小康提速、绿色崛起、实干兴家,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较快发展、进位赶超步伐加快的良好势头。
一、综合
经核算,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(GDP)49.28亿元,可比增长10.1%。分产业看:第一产业增加值47243万元,可比增长5.0%;第二产业增加值178472万元,可比增长11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267123 万元,可比增长10.21%。分结构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9.59%;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.21%;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.2%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8.2:30.18:51.62调整到2013年的9.59:36.21:54.2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794元,增长9.9%。
 
图1:2007年—2013年生产总值和增速情况
 
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 6.52亿元,比上年增长1.1%,占GDP的比重为13.23%,比上年下降1.42个百分点。全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5.25亿元,下降2.7%,其中税收收入3.93亿元,下降4.3%,占一般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4.9%,比上年下降1.3个百分点。全年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5.18亿元,比上年增长8.71%。财政收入按征收部门分:国税部门征收1.1亿元,同比增长22.2%;地税部门征收4.1亿元,同比下降3.9%;财政部门征收1.32亿元,同比增长2.7%。
图2:2007年—2013年财政总收入和增速情况
   
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.7%,比上年上涨2.7%。从八大类别看,食品类价格上涨3.4%,其中粮食上涨1.1%、水产品上涨7.2%,鲜菜上涨1.7%,肉禽及其制品上涨4.5%;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.3%;衣着类价格上涨1.7%;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上涨4.5%;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.5%;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.1%;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类下降1.4%;居住类价格上涨3.6%。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3%。比上年上涨3%。
 
表1: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览表
 
年末全社会就业人员11.8万人。分三次产业看,一、二、三产业分别为6.12 万人、2.21万人和3.47万人。城镇就业人员51188人,新增加4368人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99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3.18%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5217人,下降24.3 %,年平均工资32863元,增长36.52%。
        二、农业和农村经济
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.7亿元,增长9.57%。全市共有18个乡镇,乡村总户数2.68万户,乡村总人口114065人。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68374人,乡村从业人员58626人,常年外出(离乡)的从业人员29022人,其中出省从业人员16305人。
年末实有耕地面积8420公顷,其中水田面积7777公顷。全年粮食总产量78112吨,比上年增1602吨,增长2.09 %;油料产量2073吨,增长4.9 %;水果产量4756吨,增长3.5%;水产品产量3667吨,增长2.72%;全市生猪出栏126801头,增长20.4%,生猪存栏69415头,增长17.28%;出笼家禽8520百羽,增长1.6%;全年出售和自宰肉用牛7874头,增长1.29 %;牛肉产量892吨,增长1.1%;年末牛存栏16435头,增长0.61%。
经全省农机普查数据显示,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.79万千瓦,其中:农用排灌动力0.34万千瓦。拥有柴油机2534台;农用水泵270 台;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4676公顷和 1320公顷;农村用电3946万千瓦时。
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4.21亿元,增长16.88%。
 
表2:201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幅
 
 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全市年末工业增加值达到13.51亿元,比上年可比增长11.7%。实现总产值53.82亿元,可比增长10.76%。其中,全市29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,实现增加值6.255亿元,同比下降13.9%。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的46.3 %。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,按经济组织类型分,独资企业完成0.17亿元,同比下降11.2%,股份有限公司完成8.18亿元,同比下降13.2%,有限责任公司完成20.17亿元,同比下降19.72%;按轻重工业分,轻工业完成14.85亿元,同比下降6.2 %,重工业完成13.67亿元,同比下降1.73%。
图3:2006年—2013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
 
规模工业企业用电量1.26亿度,增长0.4%,其中非国有企业用电0.98亿度,下降13.21%。
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6.71%,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.01亿元,下降4.66%,产销率达到92.91%;实现利税总额1.88亿元,与去年基本持平;工业税金完成5287万元,同比增长15.7%。
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.33亿元,比上年可比增长9.5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.39亿元。其中,城镇以上投资完成15.04 亿元,下降56.43 %;农村投资完成31.35 亿元,增长212.87 %。全年施工项目31 个,新增固定资产0.322 亿元,下降96.26%。
在固定资产投资中,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39.49亿元,比上年增长254.49%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.16亿元,下降14.71%;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.86亿元,下降16.95%;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.37亿元,增长59.74%。
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.59亿元,比上年增长16.14%。商品房施工面积36.99万平方米,增长4.43%,其中住宅25.81万平方米,下降1.41 %;商品房竣工面积1.56万平方米,下降63.12%,其中住宅1.13万平方米,下降67.62%;商品房销售面积4.42万平方米,增长51.18%,其中住宅4.25万平方米,增长54.55%。
 
图4:2007年—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
 
五、国内贸易
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.32 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71%。分行业看,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1.42亿元,增长12.85%;住宿、餐饮业零售额4.9亿元,增长12.39%。
 
 图5:2007年—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
 
六、对外经济
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216万美元,同比增长384.6%。
全年实际进资40万美元,同比下降93.22%。
七、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
全年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.8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6%。
全年全市公路实现公路货运量300万吨,增长3.8%,货物周转量67297万吨公里,增长11.1%;公路客运量223万人,增长2.8%,客运周转量9418万人公里,增长8.7%。铁路(井冈山站)全年发送旅客45.6 万人次,同比增长17.77 %,到达旅客47.9万人次,同比增长1.5%。
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959.57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9.79 公里。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4235辆(不包括摩托车及低速车),其中私人汽车1687辆。
全年全市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419万元,同比增长12.6%。固定电话用户数为46381部,增长55.7%。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57966户,增长20.15%。
八、旅游和金融业
全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898.68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 6.01%;实现旅游收入68.05亿元,同比增长8.42%;旅游外汇收入4493.42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11.03%;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882.64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5.98%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.13亿元,同比增长8.02%。
 
 
全年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1888万元,比上年增长15.35%。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2.96亿元,同比增长16.3%;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.05亿元,同比增长36.8%。
九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2013年全市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8.82年,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8.92年。
全市有高中2所,初中10所,小学45所。拥有中学教师603人,小学教师757人。
全年全市普通中学招生2708人,在校生8328人,毕业生2469人(其中:高中部招生932人,在校生2924人,毕业生753人;初中部招生1689人,在校生4958人,毕业生 1698人)。职业教育招生566人,在校生1242人,毕业生548人。普通小学招生2814人,在校生13436人,毕业生1915人。
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18394人,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18394人;对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567人;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4人;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162人;资助当年考入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4人;“百福慈善助学基金”资助60人;“信念助学基金”资助9人;“井冈山圆费助学基金”资助10人。
   十、文化、卫生、体育和广电
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 1 个,文化馆、艺术馆1个,图书馆 1 个,博物馆 1 个。
年末全市共有市级医院3所,乡级卫生院18所,卫生监督所1 所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,皮肤病防冶所1所,妇保站1家,红十字会活动中心1家,爱卫办1家。
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56人,其中市级医院拥有485人,农村卫生院拥有221人。全市拥有病床床位644张,其中市级医院拥有418张,农村卫生院拥有168张。
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,全年举办各级运动会8次,8515 人参加运动会,在省级比赛中9 人获优秀以上荣誉,等级运动员的发展人数 15人。吉安市第四届运动会我市组织112人的代表团,共夺金牌69枚,奖牌134枚。金牌总数全吉安市第二。
全市有广播电视台1座,通有线广播电视乡镇18个,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,电视转播台1座,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8%。
十一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64000人,比上年末减少248人。全年出生人口2399人,出生率为14.57‰;死亡人口1042人,死亡率为6.33‰;自然增长率为8.24‰。全市城镇化率达59.64%。
在新农村建设方面,按照“八不八多”的理念完成全市64个美丽乡村建设点村庄整治建设规划、10个乡镇的总体规划,全面完成全市17个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、25个自然村完成村庄规划,形成了梯层拓展格局。按照“三清六改”和“三绿化一处理”的要求,拆除猪牛栏厕所等有碍观瞻物4.9万平方米,整理围墙12800米,完成改水2436户,改厕2430户,硬化进村主干道、入户道97.3公里,修建排水沟40.3公里,种植绿化苗木4.35万棵。初步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。新建活动中心、球场、文化书屋等各类活动场所119个。结合森林村建设工作,在21个村落实井冈密柚1000户。农村电影放映1547场;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7%;农村行政村通水泥路率达100%;送戏下乡110场;各乡镇场文体活动102场。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50.7元,比上年增长7.9%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9.47元,增长13.19%。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(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)为38.37%。农村居民家庭基尼系数为0.2814,收入比较平均;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.23%,比上年下降2.29个百分点。
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368人,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728人,城镇职业培训1986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819人。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参保28091人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71002人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29190人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27950人、失业参保15800人、工伤参保19680人、生育参保12607人,实现了事业单位100%参加工伤保险。
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18400平方米,建成460套。
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170元、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69元。
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、城镇基本医疗、失业、工伤、生育保险基金征缴分别达到8262万元、502万元、3841万元、347万元、484万元、117万元,社会保险基金合计达到1.35亿元
全市完成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第九次连调,人均月养老金增加127元,是历年调整增量最大的一次;为6898名离退休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1.17亿元,为居民12986人发放养老金865万元;及时足额发放1590人失业救济金104万元。城镇职工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支出3349万元,报销比例达到85%和75%;解危济困住院二次补偿1003人、补偿金额254万元,大病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30万元和15万元;工伤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32.5万元;
全市拥有各种福利收养单位7个,收养床位550 床,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86人,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115人。
十二、资源、环境和安全生产
        全市拥有 1个环境监测站,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 1 个,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面积 1297.5平方公里。全市设 3 个水质监测断面,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,水质整体状况优;主要河流断面水质,经实际监测平均达到Ⅱ类以上水质,优质率达到100%。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40.66吨;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927.16吨,均在“十二五”计划控制范围内。辖区空气质量为I类标准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一级标准,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级标准,与2012比,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;中心城区酸雨(PH值≤5.6)频率为 79.2 %,PH年均值为4.5,比上年上升了0.04,酸性有所减弱;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4.8分贝,达到2类标准,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好;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.5分贝,达到2类标准,区域环境质量优级。全市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.5062吨标准煤,比上年下降3.33%。
全年平均气温18.5度,年平均降水量1629.9毫米,年平均降雨日178.8天,年平均日照1479.1小时。
全年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,没有发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。在两会期间、黄金周期间和我市重大活动期间等重要时期,我市治安稳定,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。
 
备注:
1、指标解释:
恩格尔系数=食品支出总额/消费总支出总额×100%。
基尼系数:在全部居民收入中,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。基尼系数最大为“1”,最小等于“0”。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,即100%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;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,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,没有任何差异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,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。因此,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~1之间。基尼系数,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:低于0.2,收入绝对平均;0.2-0.3,收入比较平均;0.3-0.4,收入相对合理;0.4-0.5,收入差距较大;0.5以上,收入差距悬殊。
2、说明:
①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(行业)提供。
②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。
③人口为公安年报调查数。
④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。
⑤公报数与年鉴数不一致时,以年鉴数为准。